进入邮箱
最新动态
 
当前位置: 最新动态
《民生周刊》欧阳平凯院士访谈:科技创新要以需求为导向
阅读次数:3183 添加时间:2016/1/21 发布: 管理员




8月5日,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家并同大家座谈。为期6天的休假共有54位专家参加,涵盖自然科学、工程技术、社会科学、医疗卫生、农业技术等领域。

在座谈会上,谈及创新驱动发展,作为我国化工与生物技术交叉领域学科代表人,南京工业大学前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学部首席科学家欧阳平凯有关“问题导向助推科技创新”的观点引起多位专家共鸣。
近日,欧阳平凯接受了《民生周刊》记者的专访,再次强调科技创新应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。
民生周刊:在科技界,问题导向具体包含哪些内容?
欧阳平凯:创新要从国家的重大需求、企业的现实需求中发现问题,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,进而推动发展。
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,大工业体系下缺乏大型跨国公司研发力量主导。造成的结果是,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,到科技创新向产品转化,再到市场相互割裂,没有形成链条。
在美国,70%的研发力量来自企业。它之所以强大,实际上就是跨国公司的研发与市场结合的能力非常强大,他们善于从实践中体验,到实践中研究。
民生周刊:您是指中西方理念不同导致科技创新差异?
欧阳平凯:纠正一下,这不是理念问题,是国情。
中国过去几千年就有“重文轻武”的问题,现在科技界也面临“重文轻武”问题,即重理轻工。多数人认为工是武,理科是文,比如化学包括物理化学、无机化学、有机化学、环境化学、高分子化学,再加上化工。五大理科加上一个工科,化学就占了5/6,化工则只占1/6。
现在,只要一谈到科技创新,就是指抓基础研究、理论研究。国家科研经费由两部分构成,一个是基金,另一个是重大专项。
重大专项由企业牵头来做,而基金基本都给了高校,高校普遍以撰写学术论文为主。现在我国发表文章世界第二,而科技竞争力却被西方远远抛在后面。
民生周刊: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的转化似乎是个复杂的问题,需要具体分析。以工程创新为例,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直接关系着科研的发展方向,传统评价体系是以发表论文为主,而工程企业更多地看重科研成果有多少可以转化为市场专利,实现多少产值和利润。
欧阳平凯:世间有什么问题是简单的?都很复杂。我没有否定要重视基础研究,相反在40余年的科、教、研职业生涯中,我非常重视基础研究。不过,我认为基础问题要从实践中去体验,要到实践中去研究。
从问题出发创新的好处有两个方面:一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,就是让市场发挥作用,把资源配置给最有效率、最需要的人、企业和机构;另一个是激励问题,理、工之间的评价应该有独立的体系。这样就是把激励搞对,让每个人、企业和机构都有提高效率的积极性。
民生周刊:能否举一些“以问题为导向”实现基础研究与创新产业相互转化的项目?
欧阳平凯:有很多,比如,叶酸是一种对胎儿神经发育极为重要的维生素,但目前用户使用的基本是合成叶酸,完全没有副作用的天然叶酸极不稳定。后来,经过以问题为导向的努力,我的一个学生找到了天然叶酸稳定的结晶状态,并解决了大规模生产难题。
还有,现在女同志穿的尼龙丝袜很漂亮、很结实,但有一些缺点,不是太舒服,吸水性不好,柔软度不高。
南京工业大学的相关课题组从生物能、生物新材料研究出发,力图做出既柔软、吸水又漂亮的丝袜材料,实现尼龙、聚氨酯这个系列领域的创新,将来这一领域涉及产值可达上万亿元。
民生周刊:从这两个项目看,科研创新成果为新产品提供了新材料,我们知道,在从新材料到产品的转化会遇到“玻璃门”,如涉及科研政策等,这该如何破解?
欧阳平凯:科技创新不仅仅涉及科研政策问题,还会遇到体制改革问题。
以生物材料为例,目前,我国粮食问题十分严峻,而粮食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做饲料,寻找一种生物材料替代粮食做饲料已经是当务之急。
我国粮食产量约6亿吨,秸秆的产量大约10亿吨,生物量很大但处理方法有限:一部分秸秆能替代饲料,多数秸秆则因没有用途而被燃烧。
其中,玉米秸秆被制成饲料的部分,里面纤维素很不容易被牲畜消化,这个一定要有酶,将其变成糖,因为α葡萄糖可以合成,我们通过维生素把它变成淀粉,变成油脂、脂肪酸、氨基酸。这样既可以大大提高秸秆的利用率,又能缓解我国的粮食压力。
现在,一吨秸秆约300元,10亿吨秸秆就可以实现3000亿元的产值。这不是一个小产业,就像煤和石油一样,是资源,要作为一个行业来做。
但具体实践起来需要破除一些体制限制,自上而下实现一体化。首先,秸秆收集就要形成一个产业链,建议这个行业跟环保部门、农业部门及各地方政府结合起来,在粮食收购过程中附带把秸秆也一并收集。其次,要有一个万吨级的示范工程,只要做出来就会有人来投,打通下游产业,就符合市场规律了。
民生周刊: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,您未来有哪些期许?
欧阳平凯:科技创新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,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跑。另外,科技创新一定是大的创新,秸秆产业可能就会是一个亮点,而且可以作为中国减排的特色,这个对国家太有用了。
如果说我有一个梦想的话,那就是希望这个产业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亮点,因为外国人并没有这个需求。
(《民生周刊》记者:王丽)2015-08-25




 
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
苏ICP备16022095号